2007年3月28日 星期三

作業三

第一題



第二題
運動節的連接因為其接觸面積大小不同,所以在作用面上會有應力的大小不同,而有所謂高對和低對之分別,應力低者即為低對以此類推。

圖中滑鼠的滾輪部分就是屬於壓力大但摩擦阻力較小的高對。
而旋轉對是屬於平面低對,應用如門閂、軸承等等,所以只會旋轉不能平移,如

而上述的部分焦點主要是在銜接的性質,如何讓運動結所連接的兩連桿能維持原本的運動狀態,可有兩種不同的型式:利用運動結的形狀,使另一連桿能維持在固定的運動範圍稱外型閉合,如火車之連桿組

另外,利用重力、彈簧等等外在之力,使兩桿維持接觸狀態稱外力閉合,如圖


第三題

作業二



第一題
由圖可見,膝蓋的構造是腿骨與腿骨間以肌腱相連,中間有潤滑液減少摩擦,肌腱與腿骨之間是以類似平面低對的R型對的方式活動。在站立時,只能做向後踢也就是平面上小於一百八十度的旋轉,因此當我們運動時不慎扭傷膝蓋,也就是在其他方向上產生旋轉,則我們的膝蓋就會受傷,嚴重者可能會導致十字韌帶斷裂。如果是脫臼,則表示我們的膝蓋有了平移的產生,也會導致嚴重的受傷。



第二題
日常生活中,我們會不斷的遇到困難,為了改善我們的生活,解決這些問題,我們必須想出新的辦法,所以創新就是來自需求,我們必須確認要解決的目標,廣泛的研究與之有關的訊息,我們所想要發明出來的東西有什麼功用,對我們的問題能怎樣解決,在這些初步的想法出現後,就是創造與概念的形成了,我們必須去分析這些問題的結構,知道什麼樣的機構能產生什麼效能,以我們所學的知識,讓這些抽象又無邊無際的創新概念,能逐步實現,即能有規劃的完成我們的目標,讓我們在創造的過程中,能知道自己在做什麼,而不是無頭蒼蠅般的浪費資源。




第三題

M=16+10;
x=[1 2 3 4 5 6 7 8 9 10];
y=x.^(1/M);
plot(x,y);
xlabel('X');
ylabel('Y');
title('B94611016-HW2-3')

2007年3月27日 星期二

作業四

題目一


L=16+10;
axis equal;
AXIS([-30 60 -30 60]);
a=[0 0 0;26*cosd(0) 26*sind(0) 0;26*cosd(60) 26*sind(60) 0;0 0 0];
b=line(a(:,1),a(:,2)); %連線;將矩陣轉換成圖形
for n=1:30 %旋轉次數
rotate(b,[0 0 1],12,[0 0 0]); %旋轉(圖形,旋轉軸,角度,旋轉中心)
pause(0.05); %每次間隔時間
end
for n=1:30
rotate(b,[0 0 1],12,[13 13*3^(1/2) 0]);
pause(0.05);
end
for n=1:30
rotate(b,[0 0 1],12,[26 0 0]);
pause(0.05);
end




題目二

linkshape([10 0],[0 0],4)
x=10;
y=0;
x1=[15];
y1=[0];
for n=1:10:360;
x2=x*cosd(n);
y2=-x*sind(n);
linkshape([x2 y2], [0 0], 4)
line([x1,x2],[y1,y2]);
end




題目三

linkshape([0 0],[10 0],2); %AD桿
linkshape([0 0],[3 4],3); %AB桿
linkshape([3 4],[13 4],1.5); %BC桿
linkshape([13 4],[10 0],2); %CD桿
for n=1:30:360
a=3*cosd(n)+4*sind(n);
b=-3*sind(n)+4*cosd(n);
c=13+(a-3);
d=b;
linkshape([a b],[0 0],2);
linkshape([c d],[a b],3);
linkshape([10 0],[c d],1.5);
linkshape([0 0],[10 0],2);
end;